尊敬的苏艳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承德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以大数据、智能装备制造和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三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式确立,实现了产业形态由“小散乱”向“专精新”的转变。大数据研发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博彦科技软件服务外包等项目正式运行,获评河北省大数据与智能感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投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营业收入11亿元,金属管浮子流量计、物联网民用仪表、非金属材料试验机等产品技术在国内领先。以露露、颈复康等国内知名企业为代表的生命医学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亿元。
二、发展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孵化体系。微智园建成投用。电智尚公司“基于三相采样与快速响应的电机节能技术”入选国际“双十佳”最佳工业节能技术清单。科技研发大厦成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1家, 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9家。2021年全区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
三、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继续推进实施科技企业“内培外引”行动。充分利区内学研资源,富集优势,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好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育成平台的服务功能,联合河北工业大学科技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对各阶段科技企业保姆式培育服务。加大与京津科研机构沟通合作,主动承接转化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生成一批科技型企业。紧紧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营商,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深圳湾加速器、河工大科技服务中心等面向京津、广深科技创新窗口,引入一批高质量科技型企业。
四、强化协同创新,加大招商引智力度
充分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大型国企在人才、研发、行业资源上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立足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战略,推动区内高校、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科技专项。今年为区内企业争取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24项、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科技专项6个,为企业争取研发资金1280万元。为加速人才引进,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大力实施“雏鹰培育”计划,预计每年可吸引创业团队5个。建立《承德高新区科技人才库》,截至目前,第一批申请入库人才共101人,其中正高级专家26名,副高级专家52名,中级及以下科技人才23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优秀的技术人才平台。
五、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基础设施短板得到较为全面的弥补。“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4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0个,园区承载能力和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实施“四桥七路”及其附属工程,区内主要路网架构基本形成,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新城、上板城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建设完成,“双回路”供电系统基本建立,解决了产业园区和主城区的能源供应问题。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与北京数据同城同步、双向延时 2.7 毫秒的数据高速光缆铺设完成;上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砖瓦窑至闫营子片区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推进;闫营子干线综合管廊完成 1.3 公里,上板城缆线管廊进场施工;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建成投用。投资23.7亿元的承德高铁南站站前枢纽项目顺利实施,开启了全市“高铁时代”发展步伐。二是政策支持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十三五”期间,先后设立重大战略性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政策性引导奖励资金、科技贷款贴息和“助保贷”“青扶贷”等多项支持政策,累计为重点企业提供产业引导资金支持5529万元;为企业提供贷款贴息520万元,撬动银行资金2.8亿元;减免各类税费2.36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2976家,年均增速达到35.2%。
以上是我们对您所提建议的答复,感谢您对承德高新区发展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