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大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结合我区实际答复如下:
承德高新区下辖2个托管镇,38个行政村,7个社区,托管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近11万,其中乡村人口1.78万户6.2万人,乡村劳动力37350人。高新区托管2个镇、38个行政村,乡村人口1.78万户,6.2万人,现有脱贫户77户172人,边缘易致贫户10户24人,其中风险消除9户22人,纳入监测1户2人。我区不属于贫困区,没有贫困村。所有38个行政村享受同等发展待遇。
高新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衔接政策文件为指引,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制定出台了《高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承高党政办字2021[42]号)、《高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方案和八个专项行动推进方案》(承高党政办发2021[55]号)、《高新区关于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全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承高社管联字[2021]13号)等系列衔接乡村振兴政策性文件。衔接政策的出台,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职责分工,实施好“产业振兴、生态富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明、改革创新、人才培育、党建引领” 八大行动,不断推进五大振兴,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二)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1.调优产业结构,发挥产业带动。今年以来,我区出台了《高新区2021年重点项目专项指挥部责任制、产业项目领办责任制和民心工程包保责任制实施方案》(承高字[20214号]),确定十项民心工程,其中一项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工程,重点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立足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加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红薯种植深加工、有机果蔬种植、城郊休闲观光游”三大主导产业,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了优质红薯栽植面积5000亩,优质谷子播种面积3600亩,优质大枣提质增效面积3000亩,优质设施大樱桃、草莓、葡萄、蔬菜等1000亩。一是持续打造承秦御薯品牌,推广红薯种植5000亩,带动农户300户现亩均收入达3000元。二是发展旅游农业,在涝泥塘村栽植苹果树和桃树、在陈家沟栽植枣树,共计4万棵400亩;巩固提升南三道河村日光温室大棚观光园区;发展壮大南双庙村樱桃种植基地100亩。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升级,实现产业振兴发展。
2.强化区域优势,培育特色品牌。立足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科学制定“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培育经营主体。截至目前我区共有七家企业入驻“承德山水”平台,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即承德露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中红三融集团有限公司、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德四海啤酒有限公司、承德洁利嘉鑫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即承德长发绿保薯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德月光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区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入驻“承德山水”平台,入驻率达100%。
3、深化四个农业,提升发展水平。制定出台《高新区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行动方案》(承高党政办字[2021]53号),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现有科技特派员12名,其中省级1名,乡镇1名,派驻服务我区10名。今年申报工作站1个,申报科技特派员12名。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及任务目标。全年发放宣传单、科技知识宣传材料2万余份,开展培训活动5次。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150余人,开展实地服务20余次,不断深化科技农业。提升农业品牌建设,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承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介,吸纳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品牌农业。围绕我区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红薯、有机果蔬、城郊休闲观光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打造高质量设施大棚,推广绿色有机果蔬,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使我区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三)以人居环境五年行动为契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大力实施乡村建设。一是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开展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目前共清理生活垃圾约19800立,拆除残垣断壁5处,建立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5个,完善村规民约10个。二是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全区35个行政村农村垃圾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已配备一线作业人员100人,配备各类车辆95辆,配备垃圾桶350个。清运生活垃圾28000余吨。取缔老旧建筑垃圾池,换成垃圾桶。有效推进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三是农村改厕专项行动。2021年我区安排预算资金140万元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660座,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安排上级专项资金88万元购置吸污车2台,垃圾处理车2台。同时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厕所改造后的后期清掏、维护与无害化处理进行运营。今年以来结合农村厕所摸排整改工作共排查户厕3865座,发现问题271处,其中损毁等问题32处,因大风、水冲和村民自行拆除239处。下步加快整改进度,提升农村厕所卫生质量。
2. 加大民宿建设力度。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注重打造以民宿旅游为主的民宿经济。在美丽乡村引导资金投资6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土洞子村,该村与承德幸福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幸福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共分五期,计划将所有村民住房改为高档民宿,目前第一期6户精品民宿已建设完成,引进“原香里”管理运营公司进行管理,日接待能力达到50人,同时配备餐饮服务。
3.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按照“宜改则改、宜迁则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将崔梨沟村分别按照新民居示范村异地新建集中安置和货币资金补偿安置,现已全部完成。新民居示范改造集中安置治理30户135人,货币补偿安置65户182人。“空心村”治理工程先后硬化道路4.5公里;安装路灯66盏;环村林绿化1.9万平方米,美化2000平方米;建村民综合服务中心6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60平方米,村级幼儿园1个,学校1个。小区供水、供电、供暖、通讯等服务设施齐全。“空心村”安置区梨花江苑小区,产权登记368套全部办理完成。
4.持续实施滑雪场项目。高新区冯营子镇崔梨沟村冰雪特色小镇,项目总投资70亿元,占地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已完成总体规划。年内完成国土空间规划,解决遗留问题,棚改项目回迁房建设及电力迁改等,项目建成后将“冰雪特色小镇”打造成集滑雪、休闲、度假、商住开发为一体的四季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以防贫动态监测为主线,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高新区托管2个镇、38个行政村,乡村人口1.78万户,6.2万人,现有脱贫户77户172人,边缘易致贫户10户24人,其中风险消除9户22人,纳入监测1户2人。防止返贫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四个不脱”,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切实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经过全区一年来的努力,实现了脱贫人口收入稳增长,群众认可度有效提高,漏纳率为零。一是健全机制,保障落实。建立“1+N”的领导体系和政策体系、制度体系,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成立高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村振兴局,区直部门组建了防贫专班,乡镇成立了防贫工作站,村配备了网格员。制定《高新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等防贫政策文件10余个;健全完善了督考机制、防贫动态监测机制、书记遍访制度、领导包联制度、结对帮扶机制等制度体系。二是狠抓防贫,巩固成果。我们坚持做到“机制、政策、措施”三个到位。第一: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到位。按照市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健全完善了发现、认定、帮扶、风险消除标注等系列防返贫动态监测机构、人员和制度,规范了标准、程序和步骤,为防止返贫提供了可靠保障。重点关注3类人群,采取3种方式,按照4个步骤,11项帮扶措施,全方位开展监测帮扶工作。第二: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为防止返贫筑牢了坚实基础。我区义务教育政策已全面落实,实现零辍学;基本医疗实现了三重保障全覆盖,住房安全,做到应改尽改、全面安全。饮水安全实现全面达标,兜底保障做到应纳尽纳、应享尽享。第三:帮扶措施到位。防止返贫,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在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在产业、就业、资产收益帮扶上下功夫,为防止返贫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区脱贫户产业双重覆盖率达到100%,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29名脱贫人口全部就业。截至目前,脱贫人口纯收入达11485元,较去年10133元同比增长13%。今年投资567万元建设光伏二期工程,发电量预估约为154万度,现已完成建设,进行并网发电,总体年收益可达100万元。由区财政出资与预复康药业集团合作,续签200万元实施资收益扶贫,年收益12万元。通过户用光伏、集中光伏产业和资产收益措施全区脱贫户产业覆盖率达到三重,确保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切实守住了防止返贫的底线。
(五)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一是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镇级下发和赶大集多种形式共计发放明白纸10000份,挂图5000份,宣传折页5000份,每村悬挂横幅3条,展板一套。目前,已完成全区38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成员身份界定38个村,全区总计完成38个村登记赋码工作,开立账户。搭建省、市、区、镇、村五级服务网络。完成集体成员信息录入六万条。录入率达97.4%。二是做好信访案件调处工作。共接待农村财务、土地确权等引发的来访30件,接访150余人次,目前全部给予答复。三是做好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工作。
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规范承包合同网签管理,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年增加流转土地1000亩,搭建村级便民服务站38个。四是做好农宅管理工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21年农宅用量摸底调查,配合做好违法建房查处,完成农宅培训1次,培训人员100人。完成农宅系统上报和农宅信息摸底调查,农宅改革和管理工作被省级评价为优秀档次。
(六)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方向,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1. 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深入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和畜禽粪便无害化治理。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防止耕地土壤板结和重金属超标,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种植高粱、红薯等轮作农作物,引导农民多施用有机肥,少使或不使用化肥。积极推进蔬菜、水果、红薯等园区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帮助农民逐步控制减少化肥用量,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和改进施肥方式,使化肥用量得到控制,减少了用化肥对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
3.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相关要求,结合我局职能职责,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走村入户,向基层群众宣讲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引导养殖大户收集秸秆做饲料,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4.尽力防止农村白色污染。随着农业生产大棚温室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栽培方式的变革,农膜和包装农资产品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必须加以治理。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发展传统农业,尽量减少农膜用量,尽力回收废旧塑料和农药等包装物,尽力做到“变废为宝”。按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要求,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垃圾回收点,基本做到了每个村建立1个垃圾回收点,保障农膜和废旧农资包装物的回收利用,避免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七)以加强综合治理为保障,推进乡村和谐稳定
1.集中力量完成村“两委”换届。一是完成全区38个行政村换届选举,选举共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207名,年龄、学历、结构均得到优化。农村“一肩挑”比例85%,比上届提升35个百分点。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年轻化,共有35岁以下村“两委”干部2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8岁(上届51岁)。女性成员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共有女性成员62名。村党组织书记中50周岁以下人员占比63.2%,比目标要求高出13.2个百分点;“四类人”占比92.1%;新选任35岁左右村党组织书记4名,新选任大专以上学历党组织书记4名,均超额完成任务。社区“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55名,占比69.6%,大专以上学历78名,占比98.7%,均超额完成任务。二是组织培训班4期,全覆盖培训新当选的28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组织4名村党组织书记报名专科学历提升班;开展“导师帮带”,村党组织书记导师2人,结对帮带学员8人,互促共进;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储备81名后备人才;三是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健全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其他村(居)组织建设。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谈心谈话、一次工作交接、一次公开承诺、办好开门一件事),搭建“五个平台”,组织村(社区)干部就职承诺仪式49场,286名“两委”干部作出工作承诺,各村、社区领办“开门一件事”227件,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典型案例1件。
2.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党旗红。制定《关于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全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开展。一是摸底清查,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逐村进行村集体财务集中调研,倒排集体经济薄弱村12个,明确清理承包合同、盘活闲置资源、农产品品牌培树等6项具体增收举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76%;二是强化驻村帮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年初对38个村进行走访调研,倒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021年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个,严格落实“四包一”制度,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由1名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个区以上机关单位结对帮扶;派驻1名第一书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选派了3名区直机关干部赴隆化驻村工作,又向1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示范村继续选派了3名驻村干部,建强组织力量,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最后,感谢您对高新区农业农村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和帮助,恳请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对我区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