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触屏版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燕山脚下的乡村教育耕者

——记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初中校长李凤华

热爱教育,不忘初心,常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励;立德树人,倾情投入,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勉……她用青春、用真情书写教育华章。

——题记

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娃,对乡村教育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大学毕业时,风华正茂的她,放弃进县城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归家乡,扎根于燕山脚下的一所农村初中,栉风沐雨,默默耕耘三十载。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河北省“优秀工会之友”、“师德标兵”、承德市教书育人楷模、承德名校长承德市级“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思想品德优秀教师”、“中学教研先进工作者”、高新区“十佳教书育人星”、“先进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并分别获市政府二等功一次、县区政府三等功两次、县区政府嘉奖七次。

她,就是河北省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凤华——燕山脚下的乡村教育耕者。

有股倔劲儿的“华姐”

“一件事要是不干好,就誓不罢休。”李凤华说。凡与她同事过的教师、接触过的学生和家长,对她敢干、能干的“拼命三郎”精神无不竖起大拇指,也都由衷敬佩这位有股倔劲儿的“华姐”。

是的,在她1993年7月,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就告诫自己:教育不是自己谋生的职业,而是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业。教书育人,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就成为了她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

上板城初中是一所硬件条件非常差的乡镇初中。当时学校教学成绩相对落后。为了回馈家乡培育之恩,振兴家乡教育,她步入校门,主动请缨,承担毕业班政治教学,连续10年从未卸任。她一心扑在教学上,“5加2”“白加黑”地激情工作,查资料,钻教材,研教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科学施教、用心辅导,耐心沟通,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当年所教学科的中考成绩跨越至全县前列,创造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且连续10年居高不下,得到领导及社会的认可,她也因此成为了县级骨干教师。那时所教过的学生都暖心叫她的“华姐”!

2002年,她被破格提拔为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迎接了更大更新的挑战。自此,她泼辣、果断、顽强的工作作风更彰显得淋漓尽致。家离学校10多里路,她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总是在凌晨五点多就到学校,晚上九点多才离开,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她从“不坐办公室”,忙碌的身影遍及校园的各个角落;2011年5月,她突犯腰椎间盘突出,不敢走路,医生再三强调住院治疗,可中考在即,她放弃休养,坚持回到学校,带领老师积极备战中考。2013年3月的一天,因天黑路滑,摩托车不小心摔倒到路边,身体多处挫伤,脚踝缝了11针。但她仅休息了三天,就拄拐上班,伤口多次化脓流血,仍坚守岗位,不肯休息治疗……

2016年8月,李凤华正式接任上板城初中校长,从此更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学校。常常在校园尚未完全苏醒时,她就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直到晚上所有师生入睡、校园安静后,她还在灯光下不知疲倦地学习、思考……日日如此,已成为了她不变的工作惯例。

2020年疫情期间,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线上教学,为了全校师生,夜不成寐。为了不耽误教学,她亲自开车为学生送教材、送资料,封村封路,她就把教材、资料放在村口,联系教师消毒后取回,全镇2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她的足迹。为了疏导师生心理,她24小时在线,及时为师生答疑解难,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这样的视频会议她平均每3天就开一个。疫情稍缓,复课在即,她又亲自带领教师走村入户进行家访,期间言辞恳切、春风化雨,感动了无数的家长和学生。九年级复课封闭,她陪伴所有师生两个多月,既抓师生生活,又抓学生学习,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感动了在校的所有人。正因为如此,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十七年位居全市前列,各项指标在承德市及周边县区学校首屈一指,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心中有爱的“华妈妈”

 “只有心中有爱,教育才会绽放精彩!”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她始终把对学生的爱都融入在日常工作中。

上板城初中是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主要来自本镇的24个行政村。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相差特别悬殊,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留得住、学得好,快乐地度过三年初中生活,一个也不能少。她要求每个教师要像母亲那样无私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拥有家的感受。

她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带领教师一起施爱每一个孩子。学校实行年级校长负责制,每当她主抓始年级时,面对学生多、生源杂、基础参差不齐等情况,她不气馁、不抱怨,耐心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刷餐具、搞卫生、进出楼……跑酸了腿、磨破了嘴,嗓子哑得几天说不出话,仍激情工作,乐此不疲。总会不出一个月,她不仅能说出几百名学生的名字、对几百名学生的性格、爱好、成绩、家庭等情况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生活自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她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父母离异的孩子,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天天都用心沟通交流。一位教师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有个叫房振赢的学生,是个留守儿童,入学时各科成绩都是一位数,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李校长对他不放弃,全身心地帮助他,一点一滴地教,一科一科地辅导,最终,他以合格成绩完成了初中学业。毕业典礼上,他激动地说:要不是李校长,他这辈子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两个学生小曹和小双,智力相对差,入校后经常尿裤子,甚至有时拉裤子,李校长就耐心帮他们洗衣服,教他们学会生活,指导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现在这两个孩子也都成为了健康快乐能自理的人,学成之后走向了社会。

当地经济并不发达,学校每一年都会有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每年暑假期间,她都带领教师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实地了解家庭生活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精准扶贫,捐资助学,让他们感受党的温暖。十年多来,李校长走遍了全镇沟沟岔岔的每个自然村,行程十余万里。现在学校早已没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她自己也先后资助过20多名学生,捐出8万多元。在李校长暖心行为感动下,目前,全校每个班级都建有“爱心捐款箱”,每天在箱里投放一点零花钱已成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组织学生网上学习。当李校长了解到离学校20多里的杨家沟村的小海燕,因家庭困难没有手机、没有网,不能网上学习。她立即购买一个新手机,办了卡,交了费,亲自登门送到孩子手里,感动得家长热泪盈眶。这件事仅是李校长的一个平凡的惯例,却彰显了无私的大爱。承德市电视台得知这件事后,在新闻栏目上予以报道宣传。

“关爱孩子要体现在一点一滴中、无时无刻上。”这是李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的感召下,十几年来,学校已形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工作惯例,每当学生课间休息、就餐就寝、上下学时段,所有班子成员定岗定责定位置,全程监护。学生周五晚放假,班子成员都全员护送每一个学生离校;返校时,又提前半小时到校门口迎接,指导学生过马路、进校园。李校长也常常在学生就寝时,走进宿舍问寒问暖;每当学生就餐时,来到学生餐桌、陪同就餐,询问了解学生对伙食的感受,关怀备至。李校长长期如此坚持随时倾听学生心声,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送上温暖……她这种慈母情思,感人至深,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也由“华姐”变成了亲切的“华妈妈”。

以特色立校的华校长

 “教育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希望上板城初中的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初中生活。”李校长说,“我们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的短板是硬件差、生源底子薄,但我们不缺的是敬业精神,我们能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走自己办学之路,闯出我们的教育特色”。

在学校管理上,坚持“精细管理”的理念,针对农村学生特点,致力于规范行为,培养习惯。每学年,都组织学生学习校内的规章制度、建立学生行为督查岗组织日常行为量化评比、坚持领导教师定位监察制度,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措施,在细节上狠抓学生的行为秩序,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自律,行为自律,逐步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管理文化链条。目前,学生上下楼,自觉右侧通行,轻声慢步,并行不超过两人。间操、集会按指定楼门进出,不交叉,不拥挤,集会、就餐、上厕所、放学错时进行,安静有序。上千人的教学楼内听不到一句嘈杂或打架的声音,宽敞的操场见不到一张纸屑,水电、就餐看不到一次的浪费现象,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老师、客人都是彬彬有礼致敬问好,凸显出了农村孩子那种朴实、安静、阳光、崇善的优秀品质。严细、精实的学校管理深受社会家长好评,每年想到上板城初中入学的学生就达数百人,市区内多所高中都争先恐后来校招生。

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学校每学期都根据重要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德育教育主题,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颁奖盛典”、隆重举行“五四入团仪式”、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举办系列青春期教育活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远大理想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学校先后获得承德市首批名校、省市两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近二十个殊荣。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农村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打造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尽管我们生员基础差,更没有一流的师资,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农村学校的教学风格。”李凤华校长自豪地说。的确,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就是凭借教师的敬业精神、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学校特有的一套教学方式方法和严实的教学管理举措,使得学校实现了连续17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农村初中第一,多年被评为承德市“中考质量先进单位”。目前,学校已有6人次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10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23人被评为县区级骨干教师。

“初中是孩子人生发展重要阶段。农村孩子虽然享受不到城市学校的优质资源,但是,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教育福祉,让他们成人成才,拥有幸福的少年,不让他们留有人生的遗憾。”这是李校长始终坚持的教育信条。几年来,她努力拓宽育人渠道,多措并举,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没有宽敞操场,早上出操就组织蛇形环绕跑步,上千人步伐整齐划一、口号洪亮高亢,气势磅礴;每日开展本土特色鲜明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每年如期举行全员性的体育运动会,激发学生体育竞技的兴趣;2019年积极争取高新区专项资金,拆除了二十多年的砖铺场地,铺就塑胶操场、建造了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和高规格的篮球与和球场地,实现体育设施华丽转身,让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了优质资源。尤其是在新兴体育项目——和球的推广上,创新组织、科学普及,入课、入操、入社团,营造了全员运动氛围。将和球“和于人、和于身、和于自然”的理念植根校园,使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快乐、更加自信,彰显了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启迪智慧、和合育人的育人功能。作为一所农村初中的和球队,三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和球赛事,均获得冠军,提高了学校在全国知名度。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各种艺术社团,每两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我、愉悦心情、放飞梦想。2019年借助北京朝阳区“老校长下乡”艺术帮扶的契机,不仅获得了大量艺术器材,而且在艺术专家的指导下,迅速提升了学校音乐美术社团的专业水平,为孩子更好地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孩子在艺术熏陶中快乐成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李凤华同志是新时代事业型女性,她把自己的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知书、明礼、健康、快乐”的育人目标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学校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她说,未来学校将通过精致生动的教育,让教师、学生、家长产生自我认同,并形成积极心态,幸福成长、发展与生活;既实现个体的个性幸福发展,同时实现群体的和谐发展,以及师生家长间的融合发展,让“和谐教育”的品牌走出承德、走出河北。

微信图片_20231102151303.jpg



冀ICP备2020023644号-2    冀公安网备 13080502000088号

网站标识码 1308000005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42555055